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
Notice notice
国土资源网 (2010年2月5日 11:52)
□ 傅鸣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结构调整”列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广义、动态、持续的过程,永远都要调,关键是调什么?怎么调?就矿业来讲,结构问题很多,当前全国正在开展的资源整合拉开了矿业结构调整的大幕,国家对于矿业组织结构进行全面彻底调整的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必将极大推动矿业优化空间布局,提高集约化程度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一批属于整合对象的矿山将被淘汰出局,长期困扰业界的小、散、差、乱局面将有效改观,必将为矿业秩序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事实上淘汰落后产能,增加产业集中度只是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一个方面,有关领导曾经把中国当前的结构归纳为8个方面问题,即:需求结构、三个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外贸结构。资源整合主要解决产业内部结构和开发空间结构的部分问题,而产业结构失衡要宽泛得多,现仅就下面几个问题提请注意。
调整经济结构需从调整投资结构入手
首要的是完善民间和企业投资主体结构,从近期主要行业投资增长率与整体平均投资增长率的比较可以看出,传统制造业、地矿业在衰减,新兴科技、卫生、环保、社会公共产品服务和保障等在增加,而地勘投资则总体萎缩。据统计,去年上半年非油气矿勘探投资比计划投资下降40%,投资主体主要是两级财政和两级地勘基金。地勘单位中央财政专项拨款增长57%,地方财政专项拨款增长49%,社会资本则显著下降。政府对地勘的双重投资是在地勘资本市场滞后背景下应对当前资源瓶颈制约和金融危机影响的一个经济刺激措施,可做一些大事、难事,获得一批找矿成果并起到提振信心、带动投资的作用,但不可能保持常态和持续,因为,一是政府大量投资暗含着掌控资源、垄断资源、配置资源意图和后果,这不是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更不是服务型政府应有的作为;二是财政过多的投资率将受限于赤字大幅增长,通货膨胀预期及大量转向社会民生领域的支出,今后除希望财政能保证公益性地质工作稳定投入及战略性矿产前期调查和整装勘查外,恐怕很难再要求财政如此长期支持地勘发展,而且还会产生忽视地勘投资效率的负面影响;三是国际上地勘投资也主要依赖民间资本和大型企业。人们有理由担心,一旦刺激政策退出,地勘投资将面临下滑。因此,调整地勘投资结构要立足长远,在短期应对措施发挥作用之后,要继续着眼于投资体系改革,完善民间和企业投资主体结构,让他们唱主角,政府当配角,同时建立功能齐全、运作良好的地勘投融资和信贷市场,实现金融体系和地勘实体之间的良性循环。
注意地勘几个失衡的结构问题
——探采失衡,最明显反映在能源矿产中的石油、天然气、铀、页岩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学矿产及部分重要非金属后备资源普遍不足,大多等米下锅,即便是资源丰富的煤也缺乏可供设计建井的精查储量。近期矿产资源在账面上虽有斩获,但各类矿床的发现仍弥补不了储量消耗,如10种有色金属连续8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出口第一,但资源保证程度严重下滑,几乎全部成了资源净进口国。国际上储量一般要求能保证50年以上,中国普遍不到20年,不少优势和战略矿种不到10年,反映出地勘严重滞后于开采的局面。2010年随着国民经济进一步复苏,低迷的矿产品供销形势回暖,对矿产勘查的需求将再度强劲。考虑到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有力措施实施和财政投资依然充裕的现实,今年可能是扭转探采结构失衡最有利的时间窗口。
——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滞后于商业性矿产勘查。大比例尺特别是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区域矿产调查欠账较多,这是体制、机制、资金、人才不顺相互交织影响的结果,反映出指导思想的急功近利,也为多年没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付出了代价。
——要注意大、中、小矿勘查力度的平衡。当前强调找大矿是好的主观愿望,和国家需求吻合,当然应该支持,但工作时更要注意符合地质规律和市场规律。中国矿情和地质赋存条件决定了大矿床少,中、小矿床和零星分散矿点多,中国矿床发现史说明多数内生热液矿床,比如有色和黄金等大中型矿往往是先从发现小矿再逐渐扩展成大、中型矿的。在整装勘查找大矿的同时,也需要由众多小矿发现和引导,最终形成众星拱月的成果。再从市场方面讲,中、小矿床和零星分散资源是整个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源大矿无用武之地,如果按市场需求交给小矿开采,则是最充分地利用了资源,可以创造出国家、企业、个人多赢的局面;还可以把聚集于大矿周围的小矿吸引开去,避免蚕食大矿资源,干扰安全生产。
投资要以创造就业为第一要务,希望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地勘单位大、中、小矿并重和兼探,要下苦工夫多找出些中小矿床,给小企业、草根、农民工多一些安身立命之地。
防止通过某些资源整合形成垄断
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通过资源整合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产业升级是必然趋势,具有一定合理性。在整合过程中曾出现“国进民退”的争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问题不在进退,有进有退本就是市场规律决定的,问题在于是否有垄断,是不是公平竞争,是不是有歧视,这是问题的实质。”其实中央政策一直很明确,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能在竞争性领域无限制扩张。“十五大”更要求国企尤其是央企在竞争性行业退出,这应是结构调整中注意把握的原则。某些矿类,中国不差资源和矿井,采掘也没特殊之处,尽管地位很重要但不应该形成垄断,更不要搞特权。我们注意到曾经发生过在政企分开之下,原来政府对某类资源的垄断变为现在国有企业的垄断,国企利用政府授予的经济特权得到高额垄断利润并获取大量投资和贷款,现在这类国企不仅从过去体制里继续获得垄断价格又从市场经济里获得额外利益,原来的国企概念已变异。我们希望通过结构调整逐步压缩这类垄断矿种而不要扩大类似的垄断矿种。
从资源供给管理转向供给需求管理
受市场需求压力,长期以来我们关注的是资源供给问题,即偏重于从资源的来源来调控和管理资源的供需关系,其实在需求方面,怎么用好资源和能源是现实更需要关注并加强管理的问题。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主要还得通过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来完成。首先政府需要推动从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矿业向节约、减排、低碳的绿色矿业转变。其次限制勘探、开采产能过剩的矿产资源,从源头上把住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产能行为。再其次通过产业制度创新,产品结构和技术 结构调整促产业升级,促使“节流”上新台阶,核心在于通过采选技术改革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降低原矿消耗;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增加附加值,提升单位资源和能源价值并将其下游产业链低碳化;通过循环经济对于难采、难选、难冶矿和尾矿进行资源化和再利用,既减少了原生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又实现了减排。总之在推进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方面我们有很大的施展空间。我们正处于工业化之中,可以利用世界最先进的理念、技术、装备武装自己,实现跨越式发展。
应理顺资源价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工作六大任务,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下,明确提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这对矿业领域显得尤其必要。当前资源价格改革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理顺资源价格,改变价格扭曲的格局,矿产品价格应是全成本,除了反映资源稀缺性外,还应包括矿业用地、要素价格、劳动力价格、安全投入、环境整治、排放成本等内容,有些矿类还要考虑矿城转型预提留等。如果价格理顺后,抬高了投资门槛,减少了进入的盲目性,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成本上升,自然会淘汰一些落后的企业,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应为国矿减负。资源价格改革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上升很快,除了自然因素外(低品位、难选冶),国内矿山税费负担也比国外矿山重得多,沉重的税费负担使很多国内矿企生存发展困难,因此要提高国内矿山价格竞争力,扶持国内矿企做大做强,降低对进口矿的依赖,就应为国矿减负。
资源价格和税费改革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在中央统筹规划下兼顾各方利益,有步骤推进,目前某些单兵突进的税制改革应缓行。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联合会)
联系我们 | 皖ICP备07012306号|公安备案号 34020202000373
Copyright 2019, 安徽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版权所有 www.ersh.cn.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黄山东路山水大厦 邮编:241000 技术支持:辰光网络